发表时间:2018-10-08阅读次数:6370
9月16日、17日,由黑龙江省教学实验设备指导中心主办,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承办,省科协科普事业中心协办的以“提升青少年科学与技术素养,做好科学与技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提升我省中小学实验教师和综合实践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做好科学与技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在科普日到来之际,国内知名学者齐聚我校,共同研讨龙江科学与技术教育发展路径。 专家讲座 1、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未来竞争力(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理科部主任 刘强); 2、科学与技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杭州市教研院 教研员 黎俊); 3、上海“创新实践”类课程实施历程,设计与技术课程的价值、案例解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员 贺明菊); 4、“设计思维”引领特色学校的建立(上海市真如中学 副校长 高毅芳); 5、航天科技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探索与实践(京师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 刘磊); 6、基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孩子科学探究意识(吉林省国培高级教师 张东海); 7、研究型高中科学与技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校长 孙景峰)。
孙校长作报告 在17日的大会上,孙景峰校长作了题为《研究型高中科学与技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的主题报告。孙校长从研究型高中的内涵、学校的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型高中建设的整体方案。指出研究型学校的建设是搭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有效路径。 报告中,孙校长首次向国内同仁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目标:“建设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严谨科学精神、浓郁研究氛围、强烈创新意识,能够引领黑龙江高中教育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型高中”。同时,对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原因从师资优势、生源状况、学校发展需求,尤其是学校的定位几个角度做了解读。
孙校长指出: 我们建设研究型学校,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也不是要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而是要以研究立校、以文化立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研究和创新精神、实践和运用能力、沟通与合作品质为目标,让师生在追求真理、认知自我与世界的相对自由而有序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培养学生作为现代的人、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形成能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具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我们是要通过这一途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育成,力求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人才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可持续培养,营造出能让学生自己“冒”出来的适宜的生态环境、文化土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孙校长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角度,将学校的顶层设计向与会专家做了详尽的解读。 还详细的介绍了我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对生命活力课程,与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校本拓展课程、精修课程做了展示。其中的3D陶艺打印、航天科技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社团课程、奥赛课程、项目研究课程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孙校长提到,今年起,我校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实施“英才计划”。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挑选学生,带领他们做科学研究。这使得我校成为我市继三中、师大附中以后第三所开展该项培养计划的高中。 (“英才计划”——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3年开展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培养过程中,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
此外,孙校长还就生物学科的特色课程如校园中草药研究、农园土豆抗旱胁迫研究、精酿啤酒课程等今年新开发的课程做了具体展示。我校在科学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关注和认同。 孙校长围绕“打造研究学习生态,深耕科技教育学习”的主题,介绍了我校研究型学校课堂建设的思考和成果。 开学以来,学校 确定教学理念,实施问题化教学; 依托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 整合信息技术,实现泛在学习; 借鉴国际课程,拓展教学方式。 诸如PAD课堂建设,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OSSD特色课堂建设等 都为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孙校长的讲座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指出省实验中学的学校建设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观摩课堂 参观校园 围绕研究型高中的建设, 我校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设 面向全体的培基课程、 面向群体的拓展课程、 面向个体的精修课程, 积极培养具有 生命活力、研究潜力、 创新能力、报国实力的未来栋梁 在孙校长和符书记的引领下,与会专家观摩了我校的部分校本课程,包括: 语文学科的pad阅读课、 航天馆的航天课程、 实验楼的理化生实验课程、 通用技术的建模课程、 3d打印课程等等, 并听取了学生做的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年初以来,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围绕研究型高中的建设,实验室、图书馆、陶艺室、美术室、体育馆等功能教室已全面改造完成; ?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也在紧张有序的开发升级中; ?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问题化教与学、互联网+pad教学全方位实施; 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在科学研究的海洋中遨游前行,并以此为校庆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