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我们的舞台,更是知识传播的地点,需要我们全心对待,全力以赴。
三尺讲台,是无数老师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无数的四十分钟叠加出老师的人生价值。认真对待这四十分钟,便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尊重。两次铃声之间,是最神圣的四十分钟。老师的水平有高有低,就老师个人而言,不同的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我想,应该永远不变的,是对课堂的敬畏,是对学生求知需求的尊重。老师应该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课堂变成一个教与学、施与受融为一体的课堂。表面可以静悄悄,但本质却应该是思维的碰撞,课堂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完成职业精神的传递。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的精确掌握更包括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和对人的理解
教师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的精确掌握,这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会有逐步的提升。只要老师保持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敏感度和钻研精神,我想知识的持续提升是可能的。以上是老师们的共识,我们当然要教给学生准确、系统的知识。除此之外呢?教师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想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对人的理解也都应该是我们的素养。学生有自己的成长轨道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我想老师是一盏路灯,你的存在本身在告诉学生,这条路有光明,希望他来,引导他来,可以照亮他前进的路,助他拥有实现理想的翅膀。可是,如果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选择,你也大可不必认为他的人生道路不完美。凭借智力或者是成绩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判断,这都是武断、短视的看法,很可能是功利社会下的产物。我想我们尊重学生,无非是把他当作另一个人来尊重,尊重他的多样性,尊重他的人生选择。

倦怠之感一定会在你职业生涯的某一时间向你袭来。你无法回避,只能正面应对,人们为什么会有职业倦怠呢?是因为外部环境压力,还是因为专业水平的原地踏步,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因素?我想或许兼而有之吧。面对倦怠的方法,应该是以简驭繁,不去管那么多的外部因素,你是语文老师,你应该多多读书,多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多钻研自己的学科知识,如果你把较多的关注点放在知识本身,而你面对的又是一届一届新的学生,那么,即使你会有职业倦怠,你的专业成长带来的自我满足也可能会帮助你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