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子惊艳IC赛场 不负众望盛誉而归


在2019年2月下旬举行的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省实验派出五支代表队参赛,全部获得一等奖,囊括五项人文创作类十佳奖项,并拿下大赛最高奖项 “未来创新人才奖”!

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
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英文简称IC。大赛秉承“创新驱动发展、设计改变生活、人才引领未来”的宗旨,致力于培养青少年自主能力、协同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IC将人文、体育、艺术、数学、科学、技术、工程、社会八大领域有机整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变考场为赛场,探索创新人才选拔新模式,为国内外知名高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大赛面向全世界开放,已连续举办6届,受到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青睐,知名度和参与度连创新高。


第六届比赛赛况
此次第六届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区复赛于2019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金色大厅会议中心举行。
共有来自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黑龙江、辽宁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6支代表队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
我校组建了由高一、高二学年35名同学组成的天启队、惊鸿队、少阳队、锐风队、青云队等五支代表队参加了本届赛事。
经过努力拼搏,我校五支代表队杀出重围,共斩获大赛奖项11项。其中,竞技比赛类一等奖5个(五支参赛队全部获得一等奖)、人文创作类十佳奖项5个,并获得赛会唯一最高荣誉“未来创新人才奖”。



细数奖项
?未来创新人才奖(本届赛会唯一最高奖项):少阳队
?E组控制类“登峰造极(无碳小车)”比赛一等奖:少阳队、惊鸿队、青云队(在E组28支参赛队中包揽前3名)
?F组环保类“绿水青山(环保小车)”比赛一等奖:天启队、锐风队
?十佳人气海报奖:惊鸿队、天启队、锐风队
?十佳影片奖:天启队
?十佳创作奖:惊鸿队
  


我校师生团队在比赛中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赛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颁奖典礼上,我校代表队一次又一次登上领奖台,骄人夺目的成绩,成为整场赛事的最大赢家,赢得了现场观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细数获奖历程
启动     队伍初成
今年是我校第二次组队参加IC大赛,去年,我校组建两支队伍由刘铭伟老师带队参赛,牛刀小试就初露锋芒,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8年,学校强化顶层设计,锐意改革,推陈出新,大力推进研究型高中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特色培养,优化学生发展路径。10月份,在学校领导和各学年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第六届IC大赛的日程安排,我校在高一、高二学年启动了赛事活动宣传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达到近百人,经过选拔,最终挑选35名同学组建了五支参赛队。
各参赛队伍按照赛事规则,分别制作了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一方面展示北国风光和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创作理念和个人才艺,在网络投票和赛会评比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扬
 
 
  
 

努力   奠定基础
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指导组刘铭伟老师和参赛队员一起研究比赛规则,制定制作方案,亲力亲为进行材料准备。为了节约经费开支,他积极沟通协调,按照赛会统一标准,寻找厂家定制物美价廉的比赛材料用具,为参赛学生最大限度的增加试验训练次数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统筹兼顾好参赛队员的学习和比赛,他们利用寒假,合理安排时间,先后组织赛前集训40余次,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演练、测试,务求做到熟练操作,心中有数,为最终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赛场   沉着应对
2月23日上午8时30分,比赛正式开始,所有参赛队需要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按照赛事规定的要求分别完成无碳小车和环保小车的制作。然而,在赛前短暂的场地适应期间,各参赛队突然发现赛事组委会对测试跑道的材料进行了调整,与赛前发放的训练用材料包相比,跑道表面不再光滑,特别是环保小车测试跑道的减速带完全采用了真正的道路减速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比赛的难度。面对参赛队员的忐忑和不安,刘铭伟老师立即进行了简短的赛前动员,鼓励同学们沉着应对,精益求精地完成好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参赛队员按照老师的指导意见,对车辆的底盘和支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有效增强了车身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测试   不负众望
在比赛测试环节,全场几百名参赛队都围拢在测试台旁,屏息凝视,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在E组无碳小车的测试环节,我校少阳队、惊鸿队、青云队大展英姿,在所有参赛队中遥遥领先,毫无争议地包揽了前3名。在F组环保小车测试环节,由于难度相对较大,许多参赛队都在改换的跑道和减速带前铩羽而归,有的甚至直接失败在起跑线上。参赛顺序相对靠后的天启队和锐风队顶住压力,不负众望,圆满完成测试。其中,天启队成为越过全部障碍的4支队伍之一。
  
 
提问   对答如流
在比赛答辩环节,面对评委专家的提问,负责答辩的同学注重礼节,准备充分,对答如流,得到了现场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赛后自由活动环节,现场评委专家主动与我校参赛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考取名校,将来报效国家。

收获    专家指导
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赛事组委会精心安排,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清华大学、中科大以及韩国首尔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作为赛会评委,对参赛队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并利用下午和晚间的比赛业余时间,组织院士和专家分别进行了融合教育、教学探讨、地质研究和人才成长等专题讲座,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还进行了现场宣讲,为广大参赛队员提供了高层次、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我们相信,在学校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研究型高中建设的积极探索和火热实践的促进下,实验学子还将不断走出校门,到更广阔的舞台去接受历练,开拓眼界,真正实现全面的、个性的、最大化的发展。


指导教师:刘铭伟

刘铭伟老师是黑龙江省通用技术一级教师,备课组长,哈尔滨市通用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哈尔滨市通用技术工作室成员,哈尔滨市科技辅导员,全国科技协会会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哈工大建造节,黑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