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霁红——尽自己所能,成就学生的未来


周霁红老师


政治高级教师


省师德先进个人


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


市“身边好老师” 、校师德标兵


黑龙江省电台、哈尔滨家报、生活报特约嘉宾


高考评卷顾问


市骨干教师北师大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哈师大指导学生就业实习特聘专家


省课改实验教材培训特邀主讲教师


《科学发现报》名师名校大讲堂主讲教师


三北地区中学政治课优质课竞赛评委


三北地区政治课教学研讨会理事


三北地区政治课优秀教师



周霁红老师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所带班级不断创造省实验文科高考的辉煌:

2013届的高三十班,班级高考平均分558分位列哈市第二名,其中李嘉倩、倪怡然两名同学以全省第41名和第61名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2016届的高三十八班,班级高考平均分563分,其中王中煜、刘婷婷同学以全省第17名和139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录取;

2017届的高三十九班,班级高考平均分582分,位居哈市前列,其中康佳欣、李润两名同学以全省第138名和149名的成绩被北师大和南开大学录取




在教坛默默耕耘至今已有25年,长期担任文科班的班主任,带着校领导的信赖,带着学生、家长的期待,以教师的责任感对文科生的培养进行了持续的尝试与探索。每一届我都对自身的学科教学精益求精,精心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复习、备考,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班级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给了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被很多学生视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我在教育教学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激发潜能


目前的高考“行为短期化,目标功利化,考试标准化”会打磨掉很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我校中考排名在两千以外的学生想在高考中有突出表现确实很难。而自古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情怀,所以我只有不断点燃学生的激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任凭千般折磨,俞坚其志;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名”这是我挂在班级激发人奋发有为的千古名联;

《我在底层的生活》,《花开不败》这是我讲给学生们的真实的奋斗故事;

《如何把平凡做成伟大》这是我的北大学生家长的真实感言;

还有一届届优秀毕业生(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厦大)的亲切交流,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触动学生思想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不断提升,眼界不断开阔,一种拼搏进取的班级合力逐渐形成。

于我而言,能给予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但如果我的学生能从我的身上,我的班级传承一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于他们而言,将终生受益。

帮助学生均衡发展,科学规划


大部分学生的各科发展都是不均衡的,甚至有的学生在六科学习中有1至2门非常薄弱的科目。他们有的是因为某个学科学习能力不强,有的是因为个人喜好。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端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明白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各科均衡发展的学生。

其次与课任老师多次召开个别学生弱科推进计划,针对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利用每天下午的自习时间答疑辅导,既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辅导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

在每一次考试之后都针对每一位同学细致分析、耐心指导,制定下一步的最佳学习方案,砥砺学生不断前行。

同时做好规划,既有班级的,又有个人的。我还监督每个学生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个时段复习什么内容。总之,整个高三我和我的学生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规划着,心无旁骛、踏实认真的做着,在枯燥寂寞的学习中享受着简单的快乐和充实,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指导学生厚积薄发,反思提升


高三冲刺之前我鼓励、引导学生注重量的积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见识各种题型,积淀厚重的学科底蕴,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这是厚积的过程,到下学期进入模拟时学生才能快速进入临战状态,不断的提高和爆发潜力。

在已经有足够积累的前提上,我会指导学生精选习题进行训练,并针对自己在各种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归纳,与老师探讨交流,提高自己学科的思维能力,真正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做到了然于胸,应用自如。因为无论学生参加多少次模拟,高考考场的那套试题对于他们都是全新的尝试,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在千军万马中披荆斩棘,越过沟沟坎坎,成为成功者。


调控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动力


优秀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往往更脆弱,她们的心理压力在每次考试后更是暴露无遗,成绩高时不谈定,成绩低时不自信。

首先我要让我的学生保持三心:一是平常心,对自己成绩的起起伏伏能冷静客观的分析,既能笑望天上云卷云舒,又能静待庭前花开花落;二是进取心,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是天分,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也并不能证明你们的存在,只有通过努力、拼搏获得成功后,你们才能真正感受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秀;三是坚强心,正如班级墙上的对联“任凭千般折磨,俞坚其志;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名”,经历模考的历次碾压,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其次创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用公心规范、引导学生,用爱心包容、理解学生,使学生人格不断完善,形成乐观、进取的优秀品质。班级的每一位老师不但教授学生知识,更是学生非常信赖的朋友,学生心理的苦恼、困惑都能适时的与老师倾诉、沟通,老师们在疏导学生心理困惑时,又引导着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高考前陪伴学生最后的一天,我仍然能听到学生开心爽朗的笑声,仍然能看到学生之间肆意的开着玩笑,仍然能见到学生认真问老师问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