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松老师
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同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进入黑龙江省实验中学任教。
在教学中始终谨记母校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迄今已从教十二载,送走六届高三毕业生。
十二年的教育教学中,凭借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深得学生、家长及学校好评,获南岗区记大功。
同时坚持做到个人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种教师技能大赛,做市级公开课,获“希望之星”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多次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回顾从教的十二载,感慨颇多。
学生一届又一届,
稚嫩的娃娃脸一次次变得成熟稳重;
教学一轮又一轮,
曾经惶恐不安的新教师也愈加自信从容。
十二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这所无数学子向往、钟爱的学校,
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走得越发稳健辉煌。
然而变化的是成就
不变的是实验人的精神
也是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
热爱,执着和投入。
工作的十二年中,学校的进步发展迅速,带来的直观效果明显。学生入学成绩的逐年提高,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而就我个人而言,十多年来始终相信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坚持尊重个体,并竭尽全力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
曾经有人说“不要轻易放弃,打开门的可能是最后一把钥匙”。
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每一次遇到难题,我都提醒自己:坚持,做一名开锁匠,一定寻找到打开每一个学生智慧、心灵的那最后一把钥匙。
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无限,那把钥匙就是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潜力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方法,它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学无止境,志存高远;也会让暂时状态不佳的学生明确目标,树立自信,相信拼搏的力量。
我告诉自己老师也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
而我要做的不仅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要去引导他们自己也能发现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
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自信让人走得更远更从容。正是不停地寻找,让我在教育之路上不停收获知识,收获技能,也收获快乐。
教育是一种启迪
是引导而不是强迫
教育是一种激励
是表扬而不是责怪
教育是一种期待
是熏陶而不是浇灌
教育是一种关爱
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教育是一种给予
是理解而不是放任
希望自己在教育之路上
寻找的脚步不停
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