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冠——用爱与责任撑起教育、奉献年华

李国冠老师
200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3年7月到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
2013年参加美国德州莱斯大学的语言文化培训。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是一方和谐的净土
是一块人文的园地
 在这里,没有狂风和暴雨
没有喧哗与张扬
有的只是细雨滋润
有的只是滴滴渗透
有的只是静默无声
转眼间,在这个神圣的校园里
我已经经历了16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托尔斯泰
是的,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完美的教师是应该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要去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把教育学生的过程看做是爱学生的过程。也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因此,我认为做一个完美的教师,就应该做到既爱我们的职业,又爱我们的学生。
我爱教学,因为它
让我有了追求与梦想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要想做一名跟上时代步伐的优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努力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系统的语言知识,并能准确把握高考动向。
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参加“听、评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教学活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高质、高效课堂;同时,我积极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让课堂真正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思中学”、“在学中思”,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变“学会”为“会学”。

我爱学生,因为他们
给我带来了最纯真的爱
“爱之于教育,就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的教育同样不能称之为教育。”这句至理名言我一直视为教学的法宝。
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把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我给与学生平等的教学、平等的爱,公平对待绝不偏心,不管哪位学生思想上有疙瘩,我都愿意帮助解开;无论谁有了点滴的进步,我都要送去一声鼓励,送去一片挚爱。
当老师,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我相信只要老师将自己无私的爱奉献出来,这种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它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慈母之爱,真实平等的朋友之爱,我愿用这些爱排挤学生心灵上的杂草。
这种爱的付出是连绵不断的,如绵绵细流终年流淌于平凡的琐事中,就如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声赞语,病时的一句问候、一次补课,课间的一番闲聊、一场游戏,假日的一份牵挂、一趟远足。我爱我的学生,我坚信爱心可以融化坚冰,用我的真心去打动学生。学生会明白的,也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愿意去努力奋斗。
爱的付出不求回报,但学生给我带来的惊喜却充实着我的内心。我的学生宛春晓在第十六届创新英语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
我的学生张咏雪分别在高一高二去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年级组全国一等奖,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在各种英语竞赛中,多人获得省级奖项。
教学相长,我的多篇教学设计在东北三省四市检验写作高考备考研讨会上均荣获一等奖。
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多次被教育局记功。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母亲,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希望我女儿的讲台上站着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我就要做这样的教师。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茫然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